【电影】《搏击俱乐部》

自我救赎的终点是自我认同。

写在前面

一些观影意见:

  1. 千万不要看腾讯版,能把dildo翻译成电动牙刷也是没谁了
  2. 不要错过电影2:16:16的那一帧,大卫芬奇式的callback(NiuBility)

分享资源:

https://www.aliyundrive.com/s/qaQ7pxz5MP6
提取码: nam4

一些主观臆想

我对这部电影的总结是:自我救赎的终点是自我认同

Jack是当代大部分人的缩影:公司职员,单调的生活,有着不痛不痒的爱好。但是Jack内心有着不羁的灵魂,或者说不愿被生活所奴役,在幻想中诞生了Tyler这一人格,从炸掉自己房子开始了一段疯狂的故事。

我们又何尝不是Jack呢,也曾有过疯狂的幻想对抗平庸的生活,只不过电影做了幻想的放大。如果把这种对抗看做对自我的救赎(对抗如果有代名词,那一定是搏击),那么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像电影那样炸大楼呢?

因为我们已经“过早”的产生了自我认同,你身边的很多人都会告诉你要了解世界的参差,并去接受它。自我认同即自我救赎的终点,它有2个极端,第一个完全接受然后躺平,第二个彻底疯狂报复社会,在电影中正好映射到Jack和Tyler身上。Jack和Tyler是天平的两端,而Marla正是平衡这个天平的筹码。所以Marla代表这什么呢?应该是爱吧。

到电影的结尾,Jack仍然没有达成自我认同,所以我们能看到可笑的场景:摄像头中Jack和自己打架,被自己拖着走。

基于自我救赎的终点是自我认同的观点上我觉得《搏击俱乐部》就是在讨论如何定义自我认同这件事的边界。我的想法是在理性的认同下保持感性的对抗,首先要认可参差的存在,这使我们保持理性,但是不能丢掉疯狂的感性的幻想,这些幻想能使我们进步,或者说提高生活的乐趣。

一些有意思的电影截图

大卫芬奇喷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