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火车》

欲望是人的天性,拥有欲望也许无法避免,但是欲望引发的虚假的满足感会让人沉迷,更可恨的是社会上不乏有人利用这一点,把他人彻底拖进深渊,最终成为欲望的奴隶。

很多废话的起始

在豆瓣搜伊坂幸太郎近几年新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合集《日本当代小说四大杰作》,里面包含了4本书: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宫部美雪的《火车》以及奥田英朗的《精神科的故事:空中秋千》。

这个合集的名称——《日本当代小说四大杰作》——听起来挺玄乎的,改为“日本当代推理小说四大杰作”可能还比较置信。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东野的作品换成《白夜行》就更合理了(埋个坑,后续开个文章专门吐槽下东野圭吾)。

我拜读过合集中的前两部,因此将关注点放到后面两部作品中。浏览到《火车》的简介,吸引我的不是因为它力压《白夜行》获“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20年总榜第一名的成就,而是书名的释义:

“火车,佛家用语,即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

人就是这么奇怪,尽管你多么的复杂,思绪万千,只要有一根神经触角被外界的向心力抓住,整个人都被像被拽进了一样。

于是,在看完《火车》后立马写下了这篇文章。属于插队了,本来应该先写《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书评,再拖拖。

并不简洁的简介

借用下书名的梗,我感觉看此书的过程就像被带上一辆逐渐加速的火车。小说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刑警寻找一个女人。整个推理和搜寻的过程其实是有条不紊,可以说有点平淡,没有太多扣人心弦的情节、巧妙设计的犯罪手法,这也是大部分人弃坑或者抨击该书的主要原因。

举个栗子讲,本书的第11章,几乎全篇都是沟口律师在向本间刑警说明因为信用贷兴起导致的社会问题。严格上来说,乍一看本章的内容对后续的推理进展没有特别大的帮助,甚至会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疑惑“我这是再看一本推理小说吗?”。

但我要说的是,一旦你沉下心来,跟着本间刑警的步伐走(书中他的腿受了枪伤所以确实“走”的慢),你会发现这趟旅程变越来越有意思。我们知道在拼图的时候,最难的是开始的不知所措,但是最激动和紧张却是在拼图即将完成之际。

本间刑警不停的摸索着女人过去的痕迹,从找一个女人(关根彰子)变成找两个女人(关根彰子和新城乔子),捡起散落在各个角度的碎片,试图拼凑成两个女人完整的人物拼图。当事件逐渐浮出水面,碎片反射出两个女人悲惨的命运轨道(都因为信贷危机人生陷入低谷)以及命运相交的那个关键路口(新城乔子杀了关根彰子并替代她的身份),照射出黑暗中潜行的影子,人一旦背负罪恶,只好隐藏自己,坠入更黑暗的深渊,就像坐上一辆通往地狱的“火车”。

主观臆想

在小说中有着这么一段对话,我觉得它点露出了小说最核心想表述的观点:

“我老公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他说得真好。你们知道蛇蜕皮是为了什么吗?”
“什么是蜕皮?”
“就是脱掉一层皮,那可是很拼命的,需要相当大的精力。但是蛇还是要蜕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阿保抢先回答:“不是为了成长吗?”
富美惠笑着说:“不是。我老公说蛇一次又一次拼命地蜕皮,是因为它相信总有一天会生出脚来,总是期待就是这一次了、就是这一次了。”
富美惠轻声自言自语:“是蛇又有什么关系,就算不长脚也无所谓。蛇就是蛇,不也是条好蛇?可是蛇认为有脚比较好,有脚比较幸福。以上是我老公的高论。接下来才是我的看法:这世界上有很多蛇,想有脚,却疲于蜕皮、懒得蜕皮、忘记如何蜕皮。于是聪明的蛇卖给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有脚的镜子。于是有些蛇就是借钱也想买到那种镜子。”

欲望是人的天性(蛇想有脚),拥有欲望也许无法避免,但是欲望引发的虚假的满足感会让人沉迷(通过镜子看到自己不存在的脚),更可恨的是社会上不乏有人(卖镜子的人)利用这一点,把他人彻底拖进深渊,最终成为欲望的奴隶。

关根彰子和新城乔子的梦想都是希望变得幸福,但是都被信用贷款拖入了黑暗的深渊(所以前面讲到第11章的背景很重要)。很难不可怜新城乔子,她是因为家庭房贷危机被动的背负了悲惨的逃亡命运,她也曾努力工作和恋爱过,但是最终被追债拖垮,决定走上犯罪的道路,盗取别人的身份而活。

本作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犯罪者的恶真的都是因为人性本恶吗?犯罪者必然有人格上的缺陷吗?难道这个社会本身就没有过错吗?

我想我们不能将罪行以偏概全的全部施加到犯罪者身上,抛下一句“他就是会做出这种事的人”草草了结。因为这样做只是在纵容社会制度的不完美,催生出更多恶的果实。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罗翔老师的两段话:

“刑法只是对人最低道德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生存。”
“这个世界没有百分之百的黑,所有的黑都只是白的变色罢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就是蛇的事实,以及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希望有更多像罗翔老师或者书中沟口律师这样的人,不断完善法律普及法律去帮助即将踏上火车之人。

浅谈推理小说立意

谈谈我对推理小说立意的认知。

正如喜剧的核心是悲剧,在我看来推理小说按照核心立意可以划分为2类:

  1. 侧重于解密,即推理过程和作案手法
  2. 侧重于人性,即犯罪心理和作案动机

第一种类型的推理小说典型代表有阿加莎、柯南道尔,作品例如《罗杰疑案》、《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第二种类型的代表有东野圭吾的《恶意》。本书属于后者,本书的推理叙事结构上也有讲究,留在后面对推理叙事结构的详谈中再提。

当然很难完全划分开两者的界限,只是说从主观来看侧重倾向,我的判断方式是时隔多日后回想起来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印象。

一些有趣的摘录

“那话语像是生物一样,只留下一根尾巴在嘴边跳动”

写作技巧+1:形容人难以开口。

“充满与时间竞争的紧张感,连空气中飞扬的尘埃都好像被时间切割过了”

写作技巧+1:形容忙碌的氛围。

“那里是孤独的人或以孤独为乐的人才会去的场所,不会有什么好线索,就算有也不会有人留意。以前本间曾经为了调查一起抢劫案,集中走访了各便利店,结果吃惊地发现,店员几乎不会对顾客的长相留下任何印象”

私家侦探技巧+1:去便利店问人不靠谱。

碇贞夫一副“在面馆用餐,却被要求付相当于法国大餐的费用”的表情
碇贞夫一脸“坐在面馆,却看到服务生端出法国菜”一样茫然的表情。

写作技巧+1:递进式比喻get√。

“是的。比方说用什么方法能赚钱,买股票、投资不动产,还有购买高尔夫球场的会员证等。告诉许多正值好玩年纪的年轻人,什么国家现在最好玩、去哪里旅行最时髦。就连住的地方,这个地区最热门、公寓必须是哪种才够酷,穿衣服要怎么穿才对,买车的新款式……这些不都是信息吗?追求这些信息,人心都跟着浮动了。

学会控制欲望,谨防信息破产。

“本间感觉就像飞来了一颗无法预料方向的球,似乎自己明明在看风景画,别人却开口问:“这是幅人物画吧?”

写作技巧+1:形容猝不及防,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