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尤为重要,它们是“制度”和“治理”。
一、“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与完善
“制度”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词汇之一,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与完善,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这一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明显的制度优势、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等等,这些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治理”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另一个关键词,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执行,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制度”与“治理”的辩证关系
“制度”与“治理”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两个关键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制度是治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依据,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治理是制度的实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执行,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践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制度”与“治理”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一是要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明显的制度优势、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等等。
二是要加强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执行,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三是要提高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执行,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制度”与“治理”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治理效能。
转载请注明来自我有希望,本文标题:《深入理解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两个关键词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