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the attainable - the art of the next best.”——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可行性的艺术,是次优的艺术。

在开头,照例说一些必须要说的废话。首先我觉得这是一本很不错的政治科普读物,套用米其林的标准的话可以达到米其林2星——值得为它绕道前往(优先阅读)。
但是在我阅读本书的过程的,万恶的小某书、b站等大数据平台就给我疯狂推送贬低此书的推文,说这书是禁书、观点扯淡。
大无语,我只想说的是读一本书书对自己有没有价值还是要先践行第一个字——“读”。就像这本书中作者的观点或者比喻我也不是全盘接受,还是要有基于自己认知边界的判断。在此我改编下查尔斯.梯利的名言,来表达我的观点:(他人的)观点扩展知识边界,知识边界制造(自我的)观点

花了将近一周的碎片时间整理了本书的思维导图结构,大概的总结概括了每节的内容,把书读薄。

------

摘抄了本书中的一些金句,有书中观点也有名言名句,很多甚至与政治学本身无关,在此节选部分做记录。

“某种意义上,越是极端的乐观主义者,越有可能转化为极端的悲观主义者,因为最强烈的乐观容易陷入最深的失望,而最深的失望通向最强烈的悲观。”

点评:那些最初希望引进民主和最先对民主失望的可能是同一批人。

“什么叫“理性的无知”?意思就是,无知其实并非一种偶然的状态,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特定情境下,人们可能会选择对自己无法承受、无法改变、无法超越的东西保持无知,因为“知道”会唤醒良知,而恐惧让你只能无所作为,与其让你的无所作为拷问你的良知,不如什么都不知道。”

点评:小到社会现象中的旁观者冷漠行为,大到德国纳粹党的犯罪集团链条,所谓的“理性的无知”,其实也就是“无作为犯罪”。在一个集体中出现类似的现象,已经不能说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出现了腐化。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在中国,国家是无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的暴力工具。”

点评:第一句话触目惊心,第二句话心平气和。

“我想起一个苏联笑话,它说:未来如何确定无疑,但是过去怎样,却难以预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未来早就写进了政治纲领,它不容置疑,但是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却不好说了,因为人们不仅仅是在回忆过去,而且往往也根据当下的政治需要去想象过去。”

点评:政治家往往会控制群众对历史的印象来保证自己许诺的未来图景具象化。例如《1984》里的老大哥,上层阶级夸张的篡改历史,洗脑人民,让群众只记得统治者想让他们记得的历史,来巩固集权的政治地位。

“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创造性毁灭””

点评:我的理解是资本扩张本质是效率问题,追求资本效率最大化,这个道路上一定会牺牲掉一部分的低效劳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看起来利好,一旦成为资本市场的牺牲者,就是毁灭性打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万恶的资本主义”。

“如果说自然科学的知识是在建造一座层层累加的高塔,社会科学的知识则更像是西西弗斯在推石头,推上去,掉下来,再推上去,再掉下来。或许有人认为西西弗斯的努力是一种徒劳,殊不知原地踏步或许正是对自由落体的抵抗。政治复杂到令人绝望,但也正是这种复杂,让思考充满乐趣,让自由成为必要,让未来涌现无穷无尽的惊奇。”

点评:读政治读出一股哲学的味道。社会科学充满着可能性,存在着无法抽出共性定理的困难,但是人类从不畏惧对未知的挑战,永远吸引着人前赴后继的去探索。

“遗憾的是,人类往往要经历无数撕裂才学会宽容,要被激情的烈焰烫伤后才意识到激情的危险。在一个价值迅速变迁的时代,世界最终可能会变得更好,但是在此之前,它常常会变得更糟。”

点评:人类也许注定无法温和的走向未来,例如迎接技术进步的到来往往伴随的战争。

“自由从不降临于人类,人类必须上升至其高度。”

点评:民主不代表能带来自由,而自由超过限制的底线也可能制造地狱。人需要提高整体的政治底线才有可能够到自由的门槛。

借用本书的核心作总结的开头:“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表达的正是这种政治现实主义主张。据说,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the attainable - the art of the next best.”——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可行性的艺术,是次优的艺术。这个完整说法,更清晰地呈现了它的“政治现实主义”指向。”

聊政治不能脱离与社会,聊社会不能脱离与人本身,正因为人的多元化差异化,政治呈现出其不确定性。但是不确定性不是意味着其混乱不可预测,不确定性反而意味其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是一场魔术,而是一种艺术。人类从历史中汲取,反馈于未来,这正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精神所在。